一年前喜歡《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觀眾,一年後我相信你也會喜歡《誰是被害者》
雖然這兩部劇沒有雷同之處,但對相信他們都代表著台灣戲劇的全新嘗試與高度
《誰是被害者》由電影規格的開場,從第一幕開始就抓住眼球讓你一定會看到最後一幕
特別喜歡這部戲的美術非常非常的用心啊
接著就讓K編帶領大家慢慢地看完這部戲
開始吧~~
《誰是被害者》是由八集構成,分別為「指紋」、「報導」、「蠟燭」、「車站」、「刺青」、「遺願」、「水芫花」和「傘」。
戲劇的主線是「遺願連環命案」:藉著每個被害者的死,來完成下一個的遺願,而每個死者都環環相扣,也分別為觀眾們帶出幾個議題,
關於性別認同、不被關注的藝人、職場上霸凌及不公平對待、藝術作品不被正名被冒用、
殺人犯帶著悔恨及彌補的心情、安養院超收問題、移工長期遭受丈夫家暴屠打、家庭失和的誤解及錯過、
媒體嗜血生態、警界權力。
每個議題都可以如張網,無限擴張延伸,也是這部劇希望透過這些故事,喚起觀眾進行省思及探討。
如果想更清楚知道角色及劇情,可以自己親自觀賞,或者找尋網路上許多人都有進行詳細介紹說明,這篇文章主要是想談談關乎劇情所帶給我的啟發:
想放手以自殺來彰顯死所帶來的價值V.S.絕不放手活著創造等待改變的一天
這部戲劇的核心是一群想透過自殺方式藉由「死」來發聲,
為自己生前不被聽見、看見的底層聲音及殘酷事實的反撲,
而另一群人則是透過努力活著讓自己能有機會去創造或者等待看見曙光的一天。
八集當中除了解謎的案件過程中,有幾個印象深刻的畫面。
其一是最後一集中主人翁方毅任與他女兒曉孟之間的情感戲拉扯。
簡單說明主人翁方毅任被設定有著亞斯伯格症,使他不擅於人際社交的表達及互動。
所以用自己擅長方式來參與女兒的童年,清楚記得年月日及時刻位置等,表示自己在乎女兒。
而曉孟也用著爸爸的方式記錄著沒有爸爸餐與的日子裡,如何面對自己為了生活與媽媽罹癌當中種種被苦難。
所以曉孟堅持想繼續完成未完成的「遺願連環命案」。
所以曉孟才會告訴方毅任,這些人的死亡確實帶來他們所想被聽見看見的效應,
想以女生活著的阿皓、想被關注記起歌聲的歌姬、想揭發壓榨血汗勞工的建商、想被知道自己作品的藝術家榮耀、
想獲得被害者原諒的贖罪、想替情人完成未能伸張正義的安養超收及不人道對待,甚至自己想獲得爸爸的關注及疼愛。
在這一刻兩人相望中,曉孟有機會替自己內心的想法告知爸爸。
方毅任回應女兒說:「被害者都期待加害者的同理心,我們都害怕不被理解的死,我們都期待被理解」。
看到這段話時,令人思考的是:
也許這些死去的被害者在面對傷害的痛苦悲傷的谷底時,選擇輕生卻無果時,
沒能遇見了願意理解他們的人,
反而遇見了劇中大魔王角色李雅均認為:每個人都能決定怎麼活,當然也能決定怎麼死。他理解他們的痛苦,所有送他們禮物去執行他們想死去的遺願。
其二是劇中的殺人犯歷經死亡而獲救,感受到身邊有一個愛自己的妻子,不在乎他是不是殺人犯,只在乎他這個人,於是不想再以死亡來進行贖罪,
但因為劇情的脈絡,最後還是遭到大魔王之手,再次死去並繼續這個「遺願連環命案」。
然而有趣的地方是,劇中安排了親身經歷過一遭死亡被獲救的生還者,
即使獲救以後的日子裡,面對人生種種低潮痛苦時,依然選擇努力活著的冷血記者海茵。
她在追報導的過程中,從一開始只為獨家而不擇手段,再經歷這場「遺願連環命案」,開始明白記者手中所寫的每一則報導,
將帶給社會多大影響力,逐漸改變只有驚爆嗜血的報導到成為追求真相及背後意義。
其三是透過海茵來跟雅均做論辯。
海茵認為:活下去才能看見更多的希望。因為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而那一點活著的勇氣,有時候只是缺少對生活的一點希望,也就徹底熄滅這一點曙光。
或許不論這兩方各持的意見為何,不用急著找尋答案,也不用二選一方式來註解。
只談談最根本的本質,
其實人活著都渴望能被理解,也期待有人能理解。當還活著,就有很多事可以期待。
所以方毅任告訴女兒:「我想拉妳一把,妳還活著我們還有機會。」
N編也喜歡這一段生死答辯
李雅均可不可憐,是她當然可憐,但她是以自己的可憐去包裝滿腹的慾望,
在海茵面前的早已不是可憐人而是一個罪惡滿盈的殺人犯而已,
從李雅均殺了周洋開始就是自私的殺人慾望,
其後透過自以為是的人生哲學來催眠進一步合理化自己的殺人行徑,
而她早已走火入魔以致沒有發現,在和趙隊長與海茵辯論時自己那套邏輯在大眾眼裡更本只是殺人藉口
其四是結尾是兩年後,曉孟從獄中拿雨傘走出,遞給了在淋雨等待的父親。藉由這把傘來隱喻一種彼此情感開始交會。
「傘」是最後一篇章,也以它來做為結尾。
「傘」象徵著活著的每個人都有各自所需要面臨的課題,無形當中可能是加害者也可能是被害者,
但若能使加害者與被害者若相互理解的空間及機會,或許也就沒有存在誰是加害者誰又是被害者,也就能少掉更多不幸的悲劇。
與K編一樣N編也很喜歡最後一幕的傘
傘一直以來都是戲劇裡常見的道具,但是把傘當作一個主角就顯得有新意了
傘一般就是保護作用
這裡以傘點題
同等一位父親用盡全力想保護女兒的心,也可以說是保護被害者的心
而誰是被害者
看到最後的每個人心裡就會有答案了
最後想要感謝所有製作這部戲的人們
謝謝你們讓台劇走出新的里程碑
能與這樣的優質戲劇相遇的8個小時非常滿足
圖片來自Google圖片搜尋